迷听催渠道货到付款,正品保障,享受美味,一触即达
中新网重庆9月24日电 (记者 钟旖 周毅)高校是专利的产出大户,但受限多重因素,很多专利未得到充分转化。一面是高校专利的“墙内开花”,一面是企业在获取技术的时候“望梅止渴”。重庆如何施策,破解高校成果“沉睡”、中小企业“技”荒问题?重庆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范俊安24日在当地召开的发布会上作解答。
范俊安说,推动解决“高校院所专利转化难、中小企业技术获取难”问题,是科技创新领域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聚焦高校对专利“不敢转、不会转”的堵点难点问题,重庆下的“先手棋”是全覆盖盘点、摸清家底,建立完善专利持续盘点、转化信息互动、运营平台共享等促进转化运用的长效机制。当地组织53家在渝高校对存量的专利开展全覆盖盘点,总共盘点了3.2万件专利,构建了可转化专利资源库;同时,组织高校和企业对入库的专利资源进行双向评价,目前有500件专利获得“双五星”评价,通过向重点企业精准推送,一批“沉睡专利”被看见、被发现。
其次是全链条运营、把要素激活。重庆加快完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支持服务能力比较强的机构为高校专利转化提供集中收储、价值评估、交易撮合、专利拍卖、转让许可等全周期服务,搭建高校供给端和中小企业需求端的“鹊桥”。当地还制定《重庆市知识产权运营绩效补贴办法》,对促进转化运用成效突出的服务机构进行后补助,激发市场活力。
三是全方位改革、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