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航海保障中心营口航标处爱心帮扶纪实
近日,记者采访了解到,辽宁盖州市梁屯镇的倒闸沟小学已于今年8月拆除,与镇上的其他小学进行了合并。如今,除了主体的砖石还在,周围已是一片荒芜。
而在2014年冬天,前往倒闸沟小学需要翻过山坳、穿越布满皑皑白雪的石子路,冬季北风呼啸,拍打着倒闸沟小学瓦房上的木窗,不时发出吱吱的响声……营口航标处的扶贫帮困队伍在得知倒闸沟小学教学条件艰苦后,第一时间来到倒闸沟村,希望用自己的一份爱心帮助孩子们渡过难关。
点燃冬日里的“一把火”
虽然大家早有心理准备,但是,当看到眼前破旧的房屋和满是枯黄杂草的操场时,营口航标处的职工们还是内心一紧。走进教室,孩子们怯懦地望着这群“外来客”,从他们的眼神中丝毫看不到童年应有的率真和快乐。经过慢慢地相处,航标职工与孩子们聊天、做游戏、送给他们学习用品,孩子们逐渐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到村第二天,带队的刘承旭便召集航标职工坐在一起,探讨扶贫帮困工作。大家一致认为,对倒闸沟小学的贫困学生要一帮到底,尽最大的努力让孩子们度过一个温馨的童年。于是,一场长达6年的爱心长跑正式拉开序幕。
扶贫帮到点子上。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们解决实际困难,营口航标处扶贫帮困队伍与倒闸沟小学的校长和老师进行了深入地沟通,了解到冬季是学校条件最艰苦的季节,由于煤炭紧缺、教室气温低,孩子们经常冻得双手龟裂,日常教学也受到影响。于是,煤炭成了冬季营口航标处爱心帮扶的必备物品,考虑到孩子们身上的衣服比较单薄,大家还自发捐资购买棉衣帮助他们抵御寒冬。当炉火逐渐升起,孩子们被崭新的棉衣包裹着,他们感受到来自航标人的爱心与温情……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扶贫先扶志。相对落后的教育条件让许多孩子失去了继续完成学业的动力,一座座大山挡住了孩子们的眼界与梦想。营口航标处职工给孩子们送去课外书籍、地理读本和旅行画册,并建立了读书角,希望通过知识激发孩子们探索世界的兴趣。每次前往倒闸沟小学之前,青年职工们都会提前备课,6年来,营口航标处一批批青年职工前往倒闸沟小学,通过“送课堂”的活动形式做起了教书育人的“小老师”,孩子们也慢慢建立起良好的阅读习惯。
成长的路上总会遇到风雨。相较于城里的孩子,倒闸沟小学的学生们拥有更加质朴的性格,但他们也更加拘谨、不愿与人分享,偶尔也会叛逆。为了“想孩子们心中所想”,帮助他们解决成长的烦恼,营口航标处通过建立“点对点”的沟通方式,让每个孩子身边都有一位知心的“大朋友”。起初,孩子们尚有戒心,遇到烦恼都会憋在心里、不愿说出口,航标职工们便主动与孩子们分享秘密。渐渐地,孩子们敞开心扉,与航标职工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
不舍的分别是崭新开始
又是一年毕业季。今年8月,倒闸沟小学结束了其历史使命,与镇上的小学合并。营口航标人再次来到倒闸沟小学,为孩子们带去送别的祝福。唱国歌、谢师恩、齐回首、忆温情……大家在祝福祖国繁荣昌盛的同时,共同重温着6年的美好回忆。
翻开记录着孩子们成长的画册,一张张老旧的照片仿佛将美好时光重启,营口航标处的职工与孩子们一起种下了象征和谐幸福的希望之树,为孩子们实现了一个个童年梦想:我想有一件美丽的衣裳,我希望拥有一套漫画书……航标处的职工希望以己之力帮助孩子们快乐成长、展翅高飞,拥抱美好世界。
不变的初心,长久地坚持。2014年以来,营口航标人不断走进山区,用爱心接力的方式先后前往倒闸沟小学,传递来自航标人的责任与爱心。从孩子们最初彷徨稚嫩的脸庞到如今洋溢着幸福的笑脸,营口航标人得到了最美好的“回报”。
爱心帮扶永不停歇
近年来,营口航标处将扶贫帮困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不断开展以精准对接为核心的志愿帮扶活动,为众多贫困人员送去了真情与爱心,帮助他们摆脱艰难困苦的生活,感受社会的温暖。
自2012年起,营口航标人连续8年赴营口市社会福利院进行慰问,持续6年为盖州市倒闸沟小学送爱心,为31名青海贫困儿童点亮“微心愿”,与营口市站前区莲花社区建立定点联系扶贫帮困机制,为孤寡老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营口航标处还组织开展了“引雷锋基金火种,传雷锋精神”的活动,设立雷锋爱心基金,成立青年志愿服务队,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此外,还开展了“关爱山川河流 \n建设美丽中国”保护辽河、“中国航海日”“助力十二运”“全国交通安全日”“国际志愿者日”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
爱心无边界,文明无止境。在扶危济困、捐资助学等社会公益活动中,营口航标处传递着航标文明,他们也将再次出发,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送去来自航标人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