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1万米!中国载人深潜将赴科研“无人区”
海斗深渊
全球深度大于6000米的海沟共有37条,这些海沟所在的区域被称作海斗深渊,简称深渊。海底万米深渊可谓是科研的“无人区”。然而,随着人们对深渊展开科学调查,一些认识正在被颠覆。
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又称万米载人潜水器。2020年,中国万米载人潜水器即将探访马里亚纳海沟的最深处“挑战者深渊”,一场“大戏”即将在深海“舞台”上演。
从陆地走向水池
2020年3月,万米载人潜水器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七〇二所完成总装并开始全流程水池试验。
所谓全流程水池试验,就是要求潜水器在水池环境中,把将来在海洋中需要检验的事情,在水池环境中模拟开展测试,并且潜航员、潜水器调试人员也需要参与合练,熟悉相关操作预案,让潜水器和潜航员都符合出海条件。
两艘母船为潜水器护航
水池试验预计将持续到今年6月。之后,万米载人潜水器将走出实验室,进入海试阶段。叶聪说,在尝试万米下潜的终极目标前,潜水器预计将首先开展浅海试验。
但万米载人潜水器无法自己抵达马里亚纳海沟并进行下潜,它需要“搭车”前往。为确保海试工作顺利进行,除母船“探索一号”外,还需要一条海试支持保障母船。
2018年12月20日,海南省出资购置了福建马尾船厂一条正在建造中的海洋工程船——也就是后来的“探索二号”。相比新造船,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用不到5折的低成本价就获取了一条性能优异的船舶,大大缩短了船舶建造和改造的工期,满足了万米载人潜水器海试时间窗口的要求。
2019年1月13日,“探索二号”在福建马尾顺利下水。该船采用电力推进,配置有2个全回转主推进器,一个槽道侧推和一个伸缩桨测推,续航力超过15000海里。船舶配置了近10000马力的主发动机组,具备2级动力定位(DP)能力,优秀的动力性能可提高船舶在恶劣海况中的适用性和在航率。
一般来说,去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海域进行海试需要至少提前6个月到外交部报备,获得海试许可。因此按照正常取证流程,“探索二号”或无法参与今年下半年的万米深潜试验。
获悉相关情况后,中国船级社广州审图中心及船级社福州分社通过提前筹备,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加班加点,仅用3个工作日便完成了30份中国船级社(CCS)证书的取证工作。获取CCS证书后,还需要获取海事局的国籍证书。海南海事局以“探索二号”为试点,在全国开创首例船舶登记“一事通办”,仅用1天时间便完成了外交部报备所需国籍证书的办理工作。
凭深海装备探索“无人区”
总有人问叶聪,为什么要越潜越深?海底蕴藏了丰富的资源,探索海洋、保护海洋、经略海洋,建设海洋强国,都与深潜密切相关,高技术深潜装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绘制深海“藏宝图”。
海底万米深渊可谓是科研的“无人区”,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是“人无我无”的科考装备。以深渊进入技术、深渊探测技术为代表的深海技术,代表了当前国际深海工程技术领域的顶级水平。放眼全球,到访过万米深渊的全海深潜水器屈指可数。
“中国的载人潜水器是中国深海科技的集中体现。此前已经投入使用的‘深海勇士’号、‘蛟龙’号,为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奠定了中国制造的基础。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建成投入使用后,将会创造新的‘中国深度’,进一步提升我国海洋探测能力与研究水平。”叶聪说。
叶聪还有个小目标,希望今年搭乘自己设计的潜水器,造访万米深渊。